脱皮儿裹剂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皮儿裹剂的简介:
tuō pí ér/er guǒ jì
1.喻废物。某些丸药必须裹以蜡皮﹐脱落即无用处﹐故以为喻。
1.喻废物。某些丸药必须裹以蜡皮﹐脱落即无用处﹐故以为喻。
- AI解释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脱皮儿裹剂”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或广泛认知的医学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术语。这句话可能是一个方言、俗语或者是错误输入的结果。“脱皮儿”通常指的是皮肤脱落的现象,在中医中“脱皮”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皮肤病的症状之一。而“裹剂”,则在中药学中,常指用纱布等材料包裹药膏或药物的一种形式。
但基于上述推测,我们尝试构建一个理解框架:“脱皮儿裹剂”可能是指一种治疗皮肤病变(如脱皮现象)的外用药剂。然而,“脱皮”作为一个症状,并不直接与某种特定的“裹剂”相联系,因此这个说法可能不够准确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具体含义。
详细解释
- 脱皮儿:在中医中,可以描述皮肤因各种原因(如疾病、过敏等)而发生的异常脱落现象。
- 裹剂:通常是将药物包裹在纱布或其他材料中,用于外敷治疗的一种方法。这可以帮助药物更直接地作用于患处。
造句
- 医生告诉我,如果皮肤出现脱皮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草本脱皮儿裹剂来帮助恢复。
- 妈妈给我准备了自制的芦荟胶裹剂,说是专门用来治疗手臂上的小伤痕和脱皮现象。
- 用这种中药配制的脱皮儿裹剂外敷数天后,我的皮肤终于不再那么干燥和粗糙了。
- 医生建议使用一种天然成分的草本裹剂来帮助缓解由于过敏导致的轻微脱皮问题。
- 妹妹从药店买回了一种专门针对婴儿湿疹的脱皮儿用裹剂,效果很好。
请注意,上述句子中的“脱皮儿裹剂”并非专业术语,而是根据推测构建的例子。在实际使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时,请务必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分词解释
脱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皮
pí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4 表面:地~。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7 不老实,淘气:顽~。8 指橡胶:胶~。~球。9 姓。
儿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裹
guǒ
1 包;缠绕:~脚。把这包糖~好。~足不前。2 夹带;夹杂:不该把次货~进去卖。好人坏人~在一起一时分不清。3 方言,吸(奶):小孩生下来就会~奶。
剂
jì
1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2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3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