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野的简介:

wén yě
1.文明与野蛮。 2.文雅与俚俗。

  • AI解释

文野》详解

一、定义与含义文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行为和人性的一种区分,主要用来描述人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化的状态。其中,“文”通常指代的是礼仪、教养、文化素养等方面,体现的是较高的社会规范和个人修养;而“野”则是指自然未开化或未经约束的状态,往往意味着缺乏规矩或规范,表现得较为粗犷和原始。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文”与“野”的对立与统一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儒家学说强调通过教育和礼制来改造人的本性,使之向“文”靠近,而道家则更倾向于自然无为的状态,在某些情况下会提到超越社会规范的自由状态。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文野”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比喻或评价标准。它既可以用以描述个人的行为表现和素质水平,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区、文化背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整体特征。

造句示例

  1. 学习可以使人由野转文: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小李的言行举止都变得有礼貌且文雅。
  2.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了,也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逐渐转向文明之邦:随着政府的积极努力和外来的投资,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3. 他从一个粗犷的山野青年成长为了温文尔雅的城市人士:通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他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得体地表现自己。
  4.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野”往往指自然未受干扰的状态或地区,而“文”则象征着经过文明发展、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公园中的绿地和人工湖泊就象征着从原始自然(野)到经过规划与设计后的文明空间(文)。
  5.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文野并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兴趣时可能会表现出较为随性的‘野’的一面,但在公共场合或正式情况下,则会展现出更高的‘文’度:比如爱好野外探险的人在户外活动时可能显得更为粗犷自由,而在工作中则能够保持职业素养和礼貌。

希望这些解释与造句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文野”这一词语。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2 界限,范围:分~。视~。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