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吹篪的拼音、解释、组词

老妪吹篪的简介:

lǎo yù chuī chí
1.北魏河间王琛有婢朝云﹐善吹箎。琛为秦州刺史,诸羌叛,屡讨不降;乃令朝云假为贫妪,吹篪而乞。羌皆流涕,相率归降。秦民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妪吹篪。"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

  • AI解释

词语“老妪吹篪”中的“老妪”指的是年老的妇人,“吹篪”则是指用一种古老的竹制乐器吹奏。结合在一起,它通常用来形容老年人或对某事已无热情、兴趣的成年人在做无意义的事情。

详细解释

老妪吹篪”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列子·汤问》,讲述了战国时期的高士韩娥(一说是秦女善)为寻求食宿来到卫国都城濮阳。她用美妙的声音在街上卖唱,吸引了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女儿。当韩娥离开后,那两位女子仍然沉浸在音乐的余韵中,以至于老妇人忘了烹饪和打扫的职责,直到家里的食物吃完才发现。“老妪吹篪”的故事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对某项活动已经失去兴趣或激情的人仍在机械地进行。

造句

  1. 自从退休后,爸爸就沉迷于园艺之中,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修剪花木,简直就是“老妪吹篪”。
  2. 尽管年岁已高,爷爷依然痴迷于书法练习,每天都会按时铺开宣纸、研墨,真是个“老妪吹篪”的典型例子。
  3. 刚退休的叔叔喜欢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即使他以前从未对这些感兴趣,现在也成了“老妪吹篪”式的积极参与者。
  4. 虽然工作多年后变得有些疲惫和厌烦,李阿姨还是坚持每天练习瑜伽,仿佛在进行着一场“老妪吹篪”的仪式。
  5. 张大爷虽然年过七旬但仍热衷于跳广场舞,即使天气寒冷或者身体不适也不愿停止,这简直就是“老妪吹篪”式的坚持。

分词解释

lǎo

1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2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3 极,很:~早。~羞成怒。4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5 晚年:~年。~境。6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7 总是,经常:~是生病。8 原来的:~地方。9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10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11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12 死的讳称:~了。13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14 姓。

chuī

1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打。~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毛求疵。~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灰之力。2 说大话:~牛。~嘘。3 类似吹的动作:~拂。风~草动。4 (事情)失败:~台。5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