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镇臣的简介:

zhèn chén
1.镇守地方的官员。

  • AI解释

词语“镇臣”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负责管理某一地区或军事要地的官员。这类官员通常负责维持地方稳定、防御外来侵略以及处理行政事务。在不同历史时期,“镇臣”的具体称谓可能有所不同,如“知府”、“守备”等,但其职责范围和地位往往具有相似性。

以下是五个包含“镇臣”的造句示例:

  1. 明朝初期,在东南沿海设立多个军事要塞,并任命经验丰富的将领担任镇臣,以抵御倭寇的侵扰。
  2. 清代时期,为了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朝廷派遣多位德高望重、深谙兵事的文官出任各处镇臣
  3. 在宋朝末年,随着地方割据势力兴起,各地镇臣之间开始互相争斗,最终导致了全国性的动荡不安。
  4. 《水浒传》中描述了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其中提到的一位镇臣虽然武艺高强但性格阴险狡诈。
  5. 明代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曾派遣一名得力干将前往荆州担任镇臣一职,以确保这一重要区域的安全与稳定。

这些句子展示了“镇臣”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可能承担的角色和职责。请注意,“镇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以上例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词汇而设置的虚构情境。

分词解释

zhèn

1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2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3 安定:~静。~定。4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5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6 较大的集市:城~。村~。7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8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9 时常:十年~相随。10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11 姓。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