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而治的拼音、解释、组词

结绳而治的简介:

jié shéng ér zhì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AI解释

《结绳而治》是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最早记载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其刑制,盖尝以简书、结绳治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人们采用书写简书或打结绳子的方式来治理和记录事情。

结绳而治指的是在文字尚未普及的时代,先民们通过在绳索上打各种不同的结来标记不同信息或者事件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虽然没有文字那么精确,但能够有效地用来记事、传达信息,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提供5个使用“结绳而治”这一成语的句子:

  1. 古人智慧真是无穷,连结绳子都能用出治理国家的大智慧。
  2.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先民们确实只能靠“结绳而治”,才能有效管理社会事务。
  3. 虽然现代文明已经高度发展,但“结绳而治”这一概念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最原始的管理方式和智慧。
  4. 这个会议议题众多,如果用“结绳而治”的方法,也许可以更清晰地记录下来每个问题及其解决进展。
  5. 通过“结绳而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并从中获取启示。

分词解释

jié,jiē

1 系(jì),绾(wǎn ):~网。~绳。~扎。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shéng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5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zhì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 整理:~河。~水。3 惩办:~罪。处(chǔ)~。4 医疗:~病。~疗。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6 从事研究:~学。~史。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