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调的拼音、解释、组词

诸公调的简介:

zhū gōng tiáo/diào
1.即诸宫调。

  • AI解释

诸公调》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词语或词汇,而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名字。它出自元代关汉卿所著的话本集《钱大尹智结同心记》,该话本讲述的是宋朝年间几个读书人与官府之间的误会和冲突。在小说中,“诸公”指的是那些读书人或文人雅士。“调”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调解、调停的意思。

详细解释

  • 诸公:指众多的文人士大夫。
  • :这里可以理解为“调停”,即调解之意。在小说中,“诸公调”的情节是几个读书人为了平息与官府之间的误会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很多文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来达到“诸公调”的目的。
  2. 《钱大尹智结同心记》中的“诸公调”故事,展示了古代社会中读书人的智慧和勇气。
  3. 这本书里的“诸公调”,其实是在讲几个文人如何巧妙地化解了一场误会的故事。
  4. 诸公调”的情节让我深感古人对待问题的态度与现在的我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 通过《钱大尹智结同心记》中的“诸公调”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大夫在处理社会矛盾时的智慧和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诸公调”并非一个独立存在的词语或成语,而是来源于文学作品中的一段情节。因此,在上述造句中我用它来构建相关的情景和概念,以帮助理解和表达它的含义。

分词解释

zhū

1 众,许多:~位。~君。~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3 犹“之”:“能事~乎?”。4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6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tiáo,diào,zhōu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5 调理使康复:~养。~摄。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