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菽的拼音、解释、组词

戎菽的简介:

róng shū
1.亦作"戎叔"。 2.山戎所种植的一种豆科植物。大豆。《管子.戒》:"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毛传:"荏菽,戎菽也。"郑玄笺:"戎菽,大豆也。"一说为胡豆,蚕豆。《尔雅.释草》:"戎叔,谓之荏菽。"郭璞注:"即胡豆也。"或谓戎菽﹑胡豆皆豌豆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劐.谷三.豌豆》。

  • AI解释

戎菽》是“大豆”的古称,源自古代文献,用来特指种植于北方或作为军事用途的大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戎菽”不仅是一种农作物,还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比如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等。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戎”,意为“军士、士兵”,在古代多用来表示与军事相关的事物;“菽”是豆类作物的总称。因此,“戎菽”最初指的是作为军需物资的大豆。
  2. 文化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象征意义。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粮食,在历史上扮演着支持国家稳定和发展的角色。而“戎菽”这一称谓,则更多承载着人们对于坚强、耐劳精神的赞美与歌颂。

造句

  1. 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尤为重要,“戎菽”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2. 尽管条件艰苦,他依然以“戎菽”般的毅力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3. 这片土地上种满了“戎菽”,象征着人民坚韧不屈的精神。
  4. 通过种植“戎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与军事之间的紧密联系。
  5. 正如“戎菽”所代表的那样,我们要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