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徒的拼音、解释、组词

役徒的简介:

yì tú
1.服劳役者。

  • AI解释

役徒》的详细解释

役徒(yì tú)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被征发、强迫服役的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在秦汉时期之前,这种做法较为普遍,通常是因战争需求或国家建设需要而强制劳工进行各种形式的工作。

古代意义

  1. 征发劳力:政府或者统治者为了修建大型工程(如长城、宫殿)、军营或者是其他公共设施,会强制征召平民充当役徒
  2. 战时用途:在战争时期,役徒也会被用于运输物资、建造军事工事等辅助性工作。

现代意义

虽然“役徒”一词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但在现代语言中,它更常用来形容由于不公平或者不正当手段而被迫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的状态。例如,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或环境中,某些人可能因为各种压力被迫接受苛刻的工作条件。

造句

  1. 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大量役徒被征发前往北方进行苦寒的劳作。
  2. 在那个时期,很多农民被编入役徒行列,为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
  3. 尽管生活艰难,他还是决定拒绝加入那些不公正的役徒队伍。
  4. 虽然法律禁止此类行为,但某些企业仍然会强迫员工从事类似役徒的工作来增加利润。
  5. 历史上的役徒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平等以及劳动者的困境。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役徒”在古代的具体应用,也反映了一些现代情境中与之相似的概念和状况,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词汇的意义及其影响。

分词解释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

1 步行:~步。~涉。2 空:~手。3 白白地:~然。~劳无益。4 只;仅仅:家~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