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泽之神的拼音、解释、组词

涸泽之神的简介:

hé zé/shì zhī shén
1.见"涸泽之精"。

  • AI解释

实际上,“涸泽之神”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语或成语,可能是一个特定情境下的表达。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它可能是“干涸沼泽之地的神灵”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通常指的是自然界各种现象或事物的守护者或主宰力量,而“涸泽”则是指干涸了的沼泽地或者湖泊。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存在都有其对应的神明,这些神灵掌管着不同的自然法则。如果某一自然环境出现了异常变化(如干涸),人们可能会赋予这一现象以某种特定的神性色彩,并将其视为特定“神”的表现或象征。“涸泽之神”可能比喻那些在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等情况下起作用的力量或者现象。

但是,这种表述需要结合具体的背景和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如果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那么它可能具有象征意义;如果是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则可能是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情况的描述方式。

造句:

  1. 因过度开发和污染,这片曾经生机勃勃的土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涸泽之神统治的地方。
  2. 人类的行为常常会引发生态环境的变化,正如涸泽之神所警示的那样,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对待自然。
  3. 在生态恢复项目中,人们应该像尊重其他自然元素的守护者一样,对待那些所谓的“涸泽之神”。
  4. 虽然科学和工业进步带给人类许多好处,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就像面对着那些不可见但又无处不在的涸泽之神
  5. 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与那些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涸泽之神和谐共存。

分词解释

zé,shì

1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2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3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4 洗濯。5 汗衣,内衣。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én

1 迷信的人称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仙。~怪。~主。~社。~农。~甫。~权。鬼使~差。2 不可思议的,特别希奇的:~秘。~奇。~异。~话。~机妙算。3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勇。~医。~通。~圣。~速。4 心思,心力,注意力:劳~。凝~。~魂颠倒。5 表情:~色。~采。~姿。~志。6 精神:~清气爽。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