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蜜的拼音、解释、组词

波罗蜜的简介:

bō luó mì
1.亦作"波罗密"。梵语P?ramit?的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盘﹑寂灭)。 2.即木波罗。通称波罗蜜树。常绿乔木。果椭圆形﹐味甜﹐可食。原产印度和马来西亚,我国华南各地有栽培。参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果》。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桑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印度西部。树高二十公尺左右。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形。花为单性聚合花,雌雄花序同时著生于同一植株上,夏季及冬季各开花一次。果实合生,卵状椭圆形、纺锤形及至长圆筒形,外表呈六角形龟甲状突起,果肉柔软,果仁肉质白色,可食用。果实亦称为「波罗蜜」,大者可达数十公斤,成熟者呈黄或黄褐色。

1. 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 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波罗蜜》在佛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源自梵语“Pāramitā”,通常翻译为“到彼岸”或“渡过”。它指的是达到一个极乐的状态或者从苦难和轮回的痛苦中超脱出来。波罗蜜包括六种主要的精神实践:

  1. 布施(Dana):给予物质财富、知识等,不求回报。
  2. 持戒(Śīla):遵守道德规范与纪律,行为正直。
  3. 忍辱(Kṣānti):容忍痛苦和不愉快的事物,保持耐心。
  4. 精进(Vīrya):持续努力追求精神的提升。
  5. 禅定(Dhyāna):通过冥想达到内心的平静与集中。
  6. 智慧(Prajñā):获得超凡的理解力和洞察力,理解空性。

在佛教中,实现波罗蜜意味着达到了一个高度的精神境界,超越了生死轮回的束缚,获得了涅槃的境地。它不仅强调个人的精神修炼,还涉及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

以下是使用“波罗蜜”一词构建的五个造句:

  1. 她通过无私的布施,展示了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波罗蜜的决心。
  2. 持戒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是实现波罗蜜的基础之一。
  3. 禅定的练习帮助他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是通往波罗蜜不可或缺的部分。
  4. 精进的精神让他在面对挑战时更加坚定,这种坚持最终将引导他达到波罗蜜的状态。
  5. 智慧不仅是对教义的理解,也是通过洞察力来超越苦难和轮回的过程,这也正是波罗蜜的核心所在。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波罗蜜”这个词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含义。

分词解释

1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2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

1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丸。2 甜美:甜言~语。口~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