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贼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贼的简介:

mín zéi
1.残害人民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祸害国家,为害百姓的人。《孟子.告子下》:「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汉.焦赣《焦氏易林.卷三.否之》:「丰:赋敛重数,政为民贼;杼轴空尽,家去其室。」

《民贼》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它主要指的是危害人民、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人。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一般用来形容那些不顾百姓疾苦,为一己私利而残害百姓的官员或其他有影响力的人物。通常包含贬义和批判色彩。

以下是五个使用《民贼》的造句:

  1. 古代官场上有些人仗势欺人,作威作福,被百姓称为“民贼”,最后也难逃法律制裁。
  2. 政府为整治社会不良风气,严厉打击那些专门坑蒙拐骗、危害人民的“民贼”。
  3. 在历史长河中,很多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者都被后人视为“民贼”来唾骂。
  4. 革命先烈们为了推翻旧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与压迫,将那些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的统治者称为“民贼”。
  5. 今天虽然时代进步了,但在某些地区或领域内还存在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行为和人,他们也可以被称作当代意义上的“民贼”。

请注意,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民贼》一词较为强烈且带有批判性质,通常不会轻易使用在描述现实人物上。它更多是用于文学创作、历史叙述或是批评性文章中。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zéi

1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3 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4 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5 狡猾:~溜溜。6 副词,很:~冷。~亮。~横(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