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的拼音、解释、组词
棒槌的简介:
bàng chuí
①捶打用的木棒(多用来洗衣服)。②指外行(多用于戏剧界)。
①捶打用的木棒(多用来洗衣服)。②指外行(多用于戏剧界)。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捶打用的木棒。【例】过去洗衣服,常用根棒槌来捶打衣服。
2. 愚笨。【例】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是棒槌!
3. 外行人。【例】说到音乐,那他可是个大棒槌。
1. 捶打用的木棒。《金瓶梅》第三八回:「妇人见他的话不防头,一点红从耳畔起,须臾紫胀了双腮,便取棒槌在手,赶著打出来。」
2. 愚笨。如:「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棒槌!」
3. 外行人。如:「若说到音乐,那他可是个棒槌。」
《棒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和用法较为单一,主要指的是古代妇女用来捶打衣物的工具。棒槌通常是竹子或木头制成的,末端较粗以便于用力,底部削尖,方便插入石头或其他固定物中以保持稳定。
详细解释
- 构成:通常是由竹子、木材等材料制作而成。
- 用途:主要用于古代人们在没有洗衣机的时代手工清洗衣物时使用。通过棒槌击打衣物表面去除污渍和褶皱,使衣物更为干净平整。
-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棒槌往往与家庭妇女的生活紧密相关,象征着平凡而不可或缺的家庭劳动。
造句
- 在古代,家中的主妇都会亲手为家人洗衣服,那时没有洗衣机,她们使用的工具就是一根普通的棒槌。
- 母亲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奶奶洗衣的情景,说那时家里用的都是木头做的棒槌。
- 这个村子一直保持着一种传统习俗,在春节的时候会举办手工制作棒槌的比赛。
- 小镇上的老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谈论过去的时光,其中就包括使用棒槌洗衣服的日子。
- 虽然现在几乎没人再用棒槌洗衣了,但这件古老的工具在博物馆中依然展示着它曾经的重要性。
这些句子展示了“棒槌”这个词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分词解释
棒
bàng
1 棍子:木~。~子(a.棍子;b.玉米的别称)。~槌。~冰。~球。~喝(hè)。2 体力强,能力大,成绩好,水平高:功课~。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