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的拼音、解释、组词
公私分明的简介:
gōng sī fēn míng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于公家和私人的事务,能划分清楚,而不混淆。如:他为人一向公私分明,清廉正直。
1. 能划分清楚公家和私人的分际,而不混淆。如:「他作事一向公私分明,清廉正直。」
词语“公私分明”指的是在处理事务时,能够明确区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或公众利益之上。这一原则强调的是公正无私、遵守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确保不会因个人关系而影响到公平和正义。
详细解释:
- 公:通常指公众的、社会的、国家的或者集体利益。
- 私:指的是个人的、家庭的或特定人的利益。
- 分明:在处理事情时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能混淆不清。
“公私分明”的原则要求人们在职业和社会生活中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确保自己的个人行为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
造句:
-
李老师经常教导学生们要公私分明,不要因为朋友的请求而做出有损自己原则的事情。
-
作为一名公务员,小王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公私分明,不谋私利,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
-
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张经理总是强调要坚持公私分明的原则,确保每项决策都能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
-
虽然他的好友向他寻求帮助,但小李仍然坚持原则,认为公私必须分明,避免影响自己公正地执行职责。
-
公司规定所有员工在面对可能的利益冲突时都应做到公私分明,并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指导这种行为。
以上例子展示了“公私分明”这一概念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体现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作用。
分词解释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私
sī
1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
分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