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可之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可之言的简介:
liǎng kě zhī yán
两可:可彼可此,态度暧昧。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
两可:可彼可此,态度暧昧。不肯明确表示自己态度的言论和意见。
- AI解释
《两可之言》是汉语中一个常用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模棱两可、不明确或立场模糊的话语。这类话语往往既不能完全确认某个观点为正确,也不能否认其错误;既不是明确的肯定也不是严格的否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可”这个词本身就体现了这种语言的不确定性。
详细解释
- “两可”的含义:指两种可能性都存在,情况尚不确定。
- 使用场景:在讨论或表达观点时,如果说话者的话语模糊不清、含糊其词,就可能被形容为“两可之言”。
造句示例
- 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发言属于典型的两可之言,既没有完全支持某一方的观点,也没有明确反对。
- 尽管他在演讲中提到了许多正面的建议,但某些细节上的表述让人觉得是两可之言。
- 对于这个问题,我尽量避免了两可之言,直接表明了我的立场。
- 在谈判桌上,双方都避免使用两可之言,而是明确表示各自的底线和期望。
- 他的这段话虽然看似中肯,但其实是典型的两可之言,难以作为决策依据。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示例,可以看出“两可之言”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说话不直接、立场模糊的说法或言论。使用这种表达时,往往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含糊不清的语言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分词解释
两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可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言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