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京师的简介:
jīng shī
〈书〉首都。
〈书〉首都。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首都、国都。【例】明清科举制度的会试和殿试都在京师举行,各地考生必须千里跋涉进京赶考。
1. 首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三国演义》第二回:「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也称为「京都」、「京国」、「京城」。
《京师》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首都或国都,通常是指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现代汉语里,“京师”更多作为一种历史文化术语使用,特别是在讨论古代历史时。
详细解释
- 含义:古代中国将帝王的居住地称为“京师”,特指京城或首都。
- 词源:“京”字在古代有高大、重要之意;“师”字则有军队和国家的意思。合在一起,“京师”既象征着国家的中心,也意味着政权的核心。
- 历史背景:历史上,“京师”这一名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西周时期就有“京”的称谓,到了秦汉时期正式确立了“京师”作为首都的称呼。
造句
- “京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
- “唐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就曾描述过当时的京城长安(当时的京师)的繁华景象。”
-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京师’达到了其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参观古代的京师,感受那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 “《史记》这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中就多次提到了多个朝代的京师城市。”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京师”作为首都或国都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京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师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