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以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使民以时的简介:
shǐ mín yǐ shí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指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指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 AI解释
《使民以时》是《论语·季氏篇》中的一句话,出自孔子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百姓应该遵循自然和人的生活习惯与规律。”这里的“使”可以理解为引导、指挥或者管理;“民”指的是人民或民众;“以时”则是按照适当的时间、季节或条件。
详细解释
- “使民”:意味着对民众进行管理或者领导。
- “以时”:强调了治理百姓应当考虑到时间、自然环境和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做到适时而为。这不仅指具体的时间,也包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在治国理念上的和谐与中庸思想,主张统治者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习惯来强行治理国家或民众生活,而是要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造句
- 管理者应当遵循《使民以时》的原则,根据员工的工作节奏安排工作任务。
- 农业生产中应考虑《使民以时》,选择适宜播种与收获的季节。
- 在环保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应该秉承《使民以时》的理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规划发展方案。
- 企业运营中也需考虑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民以时》地调整战略方向。
- 社区管理可以参考《使民以时》,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安排公共活动时间。
这些造句展示了“使民以时”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强调了顺应自然与社会规律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