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方外之士的简介:
fāng wài zhī shì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僧道等出家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亦作「方外之人」、「方外人」。
1. 称僧道等出家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也作「方外之人」、「方外人」。
词语解释
方外之士:这个词语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来指称那些不拘泥于传统礼法,或出世修行的隐者、道家人士或出家人。具体来说:
- “方”:意为四方、四境或地方。
- “方外”:指的是超出常规的范围,超出了寻常人生活的地方,即非人间、非世俗的意思。
- “之士”:指称这些人士。
综合起来,“方外之士”所特指的就是那些不在传统社会框架内的特殊人物。他们可能是隐居山林、修行得道的人,或是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和超脱俗世羁绊的知识分子。
造句
- 自古以来,方外之士多有异行奇术,世人往往难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想法。
- 隐居于深山中的方外之士,每日只与自然为伍,远离尘嚣,怡然自得。
- 方外之士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方式,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 文人墨客常向往成为方外之士,以求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传统意义上的方外之士不多见,但那些追求心灵纯净、注重个人成长的人仍然可以被视为当代的“方外之士”。
分词解释
方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外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