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的拼音、解释、组词
日出印象的简介:
rì chū yìn xiàng
油画。法国莫奈作于1872年。画面展现一个充满雾霭的海上早晨,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港口、码头、舢板在雾中时隐时现。奔放的笔触和冷暖色彩的处理,使整个画面充满宁静与朝气。
油画。法国莫奈作于1872年。画面展现一个充满雾霭的海上早晨,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港口、码头、舢板在雾中时隐时现。奔放的笔触和冷暖色彩的处理,使整个画面充满宁静与朝气。
- AI解释
《日出印象》是由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于1872年创作的一幅油画,原名为《日出·印象》,后来因画作标题被沙龙评论家路易-勒内·毕沙罗讥讽为“印象主义”,印象派因此得名。这幅作品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景色,它打破了传统的光影表现手法,强调了色彩的瞬间感受和自然光的变化效果。
详细解释
- 创作背景:克劳德·莫奈是19世纪末的印象派画家之一,《日出印象》是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在勒阿弗尔港口画成。当时,勒阿弗尔港口是法国海军基地,也是繁忙的海港。
- 艺术特色:
- 色彩运用:作品中色彩明亮而富有活力,大量使用了互补色来增加画面的效果和深度。
- 光影处理:莫奈巧妙地捕捉到了日出时分,光线从云层后投射出来,给海面带来的微妙变化。这种光影的快速变换是印象派艺术追求的重要表现对象之一。
- 构图与形式感:画作中景物以较简化的线条和形状呈现,这正是莫奈对自然景色进行“印象性”描绘的结果。
造句
- 艺术家们在阳光下创作出一幅幅《日出印象》般的作品。
- 这种风格的绘画与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 每次欣赏这幅画作,都能感受到如同亲眼目睹《日出印象》的那种奇妙体验。
- 西方艺术史上的《日出印象》,成为了后世无数追随者的灵感源泉。
- 从《日出印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自然之美,更能体会到艺术家捕捉瞬间之美的匠心。
分词解释
日
rì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
出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印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象
xiàng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牙。~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形~。景~。气~。现~。想~。~征。万~更新。~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