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刚(1907-1982)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永刚(1907-1982)的简介:

wú yǒng gāng (1907-1982)
电影导演。江苏吴县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肄业。1925年后从影。1934年编导的《神女》,被誉为中国默片的代表作。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曾任中国影协理事。执导的主要影片有《壮志凌云》、《浪淘沙》、《巴山夜雨》等。其作品擅用白描手法,以质朴真实见长。

  • AI解释

词语解析

吴永刚(1907-1982)

吴永刚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导演、制片家和编剧。他出生于浙江嵊县,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回国后投身电影事业。吴永刚参与创作了许多经典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主要贡献:他是中国有声电影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桃花江》(1934)、《三个摩登女性》(1935)等电影的导演。
  • 艺术风格:他的电影作品以细腻、精致见长,在视觉美学上有着独特的追求。他强调故事的情节性和人物塑造的真实性。

造句

  1. 吴永刚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不仅参与了早期电影的创作,还对中国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在吴永刚的导演生涯中,《桃花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这部电影里,他成功地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情感表达。
  3. 吴永刚是二十世纪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使他在国际影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4. 通过研究吴永刚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早期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在电影中的体现。
  5. 吴永刚的作品不仅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社会理想。

分词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yǒng

1 水流长:“江之~矣”。2 久远:~远。~生。隽~。~昼(长昼)。~年(a.整年;b.长寿)。~诀。~志不忘。~垂不朽。3 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gāng

1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2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3 才:~才。~来就走。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