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匦牍的简介:

guǐ dú
1.盛放物品的匣子。牍,通"椟"。 2.置于匣中的文书。

  • AI解释

《匦牍》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主要指一种特殊的文书或奏章。在古代的政治体系中,臣子向皇帝上书时,有时会通过特定的渠道,比如设在皇宫内外的“匦”(即谏鼓、谤木等意见箱),递交密封的奏章或建议,这些文书被称为“匦牍”。

解释

  • :指古代设置的意见箱。它通常是由石制或木制材料制成,在某些地方会有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接收臣民的上书。
  • :是指用于书写的一片木片或者竹简,是古代常见的书写材料。

因此,《匦牍》可以理解为通过特定渠道向皇帝直接呈递的意见、建议或者奏疏。这种方式既便于君主了解民间的声音,又保护了提出意见者的安全,避免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打击报复。

造句

  1. 自古以来,臣子为了能够表达心声,往往会选择将意见写在《匦牍》上,秘密呈递给圣上。
  2. 官员们常常会通过《匦牍》,向皇帝提出一些改善国家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3. 在那个时代,官员之间相互传递机密信息时也会使用《匦牍》进行加密处理。
  4. 随着朝代的更替,《匦牍》的形式和用途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5. 史书上记载了许多通过《匦牍》成功传达意见并得到皇帝重视的例子。

分词解释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