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的拼音、解释、组词
割席分坐的简介:
gē xí fēn zuò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用以比喻和朋友绝交。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宁自此鄙歆之为人,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或作割席、割席绝交。
1.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用以比喻和朋友绝交。《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宁自此鄙歆之为人,遂割席分坐,不复与之为友。」也作「割席」、「割席绝交」。
《割席分坐》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它来源于东晋时期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朋友之间因为意见不合或者道德、品质上的差异而决然断绝关系的情景。
成语释义
割席分坐:意思是用刀子割断竹席,分开来坐。比喻两人或双方在感情上彻底决裂,不再有往来。
- 典故出处:
-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任诞》:“王安期与和峤并为司徒,王以人傲,欲分坐别室,乃共割郑玄书案,王在东,和在西。”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与好友和峤因为性格不合,最终决定用割断他们共享的书桌为界,各自分开坐。这象征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
造句
- 自从那次意见不合后,小明和老李就决定割席分坐,再也不联系了。
- 老张和小王本来是好朋友,但因为小王的行为让老张感到失望,于是他们不得不割席分坐。
- 两人之间的友情随着多次争执而逐渐变淡,最终不得不选择割席分坐。
- 小刘和她的合伙人因经营理念不合而不得不割席分坐,各自寻求发展之路。
- 虽然他们曾经是形影不离的朋友,但现在因为性格差异太大,两人已经决定割席分坐。
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它通常带有消极的情感色彩,用于描述情感关系的破裂或决裂。
分词解释
割
gē
1 切断,截下,划分出来:~让。~地。~弃。~舍。~除。~断。~裂。~据。交~。~鸡焉用牛刀(喻做小事情不值得费大力气)。2 灾害:天降~于我家。
席
xí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 座位:~位。~次。出~。列~。3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5 职位:主~。西~(塾师)。6 量词:一~酒。7 姓。
分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坐
zuò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2 乘,搭:~车。~船。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 副词(①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②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③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④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⑤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9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11 同“ 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