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服的拼音、解释、组词
初服的简介:
chū fú/fù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 3.山嫁前穿的衣服。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开始服行教化。《书经.召诰》:「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
2. 没有做官时所穿的服装。《楚辞.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也作「初衣」。
《初服》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或物初次穿着或使用时的状态,强调的是最初、原本的样子。在古代文学中,常常用“初服”来形容人的初始状态或是某事物的本来面貌。例如,在屈原的《离骚》中有提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里的“初服”可以指代他所穿着的最初的、象征身份与理想的衣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组,下面提供5个造句:
- 他穿上了爷爷给他的第一套衣服——一件蓝色的棉布衬衫和一条深灰色的裤子,这是他童年的初服。
-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这幅画作,是艺术家在创作初期的作品,保留了其最原始、最初的表现形式,可以视为他的初服。
- 那位新演员,在刚进入演艺圈时,穿着一套简单的牛仔装和T恤,展现出了不同于现在风格的初服状态。
- 初次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她的着装是简单大方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裤子,这是她作为新手教师的初服形象。
- 作为一名传统工艺传承人,在他展示作品时,身着一袭传统的蓝色长袍,这便是他在传承文化方面的初服。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初服”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形象或状态,也蕴含着一种时间上的追溯感和对本质的关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