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192)的拼音、解释、组词
董卓(?-192)的简介:
dǒng zhuó (?-192)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后被王允、吕布所杀。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后被王允、吕布所杀。
- AI解释
《董卓(?-192)》中的“董卓”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阀,他的真实姓名在史籍中未有明确记载,后人多以“董卓”称之。他于189年至192年间掌握了汉朝的实权,并且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
详细解释
- 生平简介:董卓原名吕布(一作吕卓),因其在军中被赐姓为董,后世遂称其为“董卓”。他在东汉末年凭借军事才能和谋略,在中央建立了强大的势力,并将汉献帝软禁于其控制之下。董卓的专权使得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 历史贡献与影响:虽然董卓在历史上以暴虐著称,但在他执政期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如废立皇帝,试图加强中央集权等。但其残暴和贪婪导致了汉朝的进一步衰落,最终为三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评价:关于董卓的评价褒贬不一,历史上多认为他是乱臣贼子之一。
造句
- 董卓之乱不仅动摇了东汉的根基,而且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动荡与分裂。
-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董卓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阴险狡诈。
- 历史学者常通过分析董卓的行为来探讨个人权力如何影响国家命运。
- 有些历史小说将董卓描写为一个有雄才大略但最终因性格缺陷而失败的人物。
- 董卓的专权暴政是东汉时期政治腐败的一个极端例证。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