捺钵的拼音、解释、组词
捺钵的简介:
nà bō
1.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
1.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
- AI解释
《捺钵》是古代契丹(辽)和女真等游牧民族特有的政治活动形式,指皇帝在非固定居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决策及生活活动。这一制度体现了这些民族以草原为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也是其统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
- 捺:是契丹语中表示“坐”的意思。
- 钵(bá):在契丹语中有“帐”、“篷子”的意思。这里特指皇帝居住和办公的临时帐篷或行宫,即行营、行在所等。
综上所述,“捺钵”就是指皇帝离开固定的宫殿,在野外搭设帐篷进行工作、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性活动形式,涵盖了政治决策、军事指挥以及与臣僚共议国事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契丹民族的政治运作特点和生活习俗。
造句
- 契丹帝国的捺钵活动不仅是皇帝个人行为的反映,更是整个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
- 研究辽代历史时,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捺钵制度对当时政治格局的影响。
- 捺钵期间,皇帝可以更加近距离地与将领们商讨边防策略,以应对突发情况。
- 通过分析史料中关于捺钵活动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契丹人的生活习惯和治理理念。
- 尽管随着时间流逝,捺钵制度已不复存在,但研究这一传统依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游牧民族的文化与社会结构。
分词解释
捺
nà
1 用手按,抑制:按~。~手印。2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