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引的拼音、解释、组词

告引的简介:

gào yǐn
1.检举揭发。

  • AI解释

告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法律术语,用来描述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向官府陈述事实、请求公正裁决的行为。具体来说,“告”意味着起诉或控告行为;“引”指的是提供证据和理由,表明自己的主张和诉求。整体上,《告引》体现了中国古代司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造句示例

  1. 古代的法律体系中,原告必须通过《告引》的方式正式向官府提起诉讼,请求公正裁决。

  2. 为了赢得这场官司,他搜集了大量证据作为《告引》材料,希望能够说服法官。

  3. 在那个时代,《告引》不仅是法律程序的一部分,更是平民百姓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4. 张三因被邻居侵犯了自己的财产权利,决定通过《告引》的方式向官府提出诉讼请求保护权益。

  5. 经过多方努力,李四最终成功完成了《告引》,使得他的案件正式进入了司法程序的下一阶段。

以上句子均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告引”这一概念在古代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词语。

分词解释

gào

1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3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