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户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编户民的简介:
biān hù mín
1.编在户籍的平民。
1.编在户籍的平民。
- AI解释
《编户民》,在中国古代史中,指的是由政府登记在册并承担赋税、徭役等义务的普通民众。这个词中的“编”意为记录,“户”是指家庭或家族,“民”则是指人民。因此,整个词描述的是经过国家正式管理与记载的普通老百姓。
详细解释
-
定义: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中,凡是由国家登记在册并承担一定赋税和徭役义务的人口被称为“编户民”。这些人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
特点:
- 所有编入户籍的民众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例如按时缴纳赋税、参加兵役或劳役等。
-
政府通过详细记录每个家庭成员的情况来掌握人口数量和资源分配情况。
-
重要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编户民”的登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家庭财富和个人身份的确定,更影响了国家税收基础和社会稳定。因此,这一制度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造句
- 在汉朝时期,每个家庭都必须登记为编户民,否则将无法享受国家提供的保护和福利。
- 税务官员根据户籍簿册对各户进行核查,确保所有编户民都按时完成了赋税缴纳。
- 战争期间,政府需要通过严格的户籍管理来征兵和征集粮食等物资,因此编户民的记录至关重要。
- 唐朝末年,由于自然灾害频发,许多编户民失去了田地,导致国家税收大幅减少。
- 在宋代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部分编户民开始从事手工业或商业活动,这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分词解释
编
biān
1 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结。~织。~扎。2 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排。~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次。~年。~订。~配。~码。3 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写。~译。~审。~修。~纂。~印。4 创作:~剧。~导。5 捏造:~瞎话。6 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续~。简~。
户
hù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