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民轨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民轨物的简介:
nà mín guǐ wù
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 AI解释
词语《纳民轨物》的详细解释
“纳民轨物”是一个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为:“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这里的“纳民轨物”并非一个直接的成语,但从其结构和意义来看,“纳民”是指将民众纳入治理的范围之内;“轨物”,即规范事物、法度的意思。综合起来,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君主或统治者不仅要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子民,还要有能力制定出适当的法令来规范社会秩序,使百姓安生立命。
造句
- 历史上很多明君都是通过纳民轨物的方式,使得国家逐渐走向了繁荣昌盛。
- 新任市长上任后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是为了纳民轨物,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与秩序。
-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以纳民轨物为理念,既重视民生问题,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
- 为了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国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纳民轨物的机制。
- 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需坚持纳民轨物的原则,既要让人民满意又要确保社会平稳有序。
分词解释
纳
nà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轨
guǐ
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2 一定的路线:~迹。~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3 应遵循的规则:~度(dù)(法度)。~范(规范,楷模)。步入正~。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