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齧字的拼音、解释、组词

咬文齧字的简介:

yǎo wén niè zì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 AI解释

《咬文齧字》这个成语中的“齧”是读作“niè”的,意思是用牙齿啃或咬。在现代汉语中,“齧”通常写作“嚼”。因此,此成语正确写法为《咬文嚼字》,意指过分推敲文字,过于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和完美,有时可能会失去文章整体和谐或意境之美。

详细解释

  • 咬文嚼字:形容人对语言文字过于讲究和挑剔。
  • 内涵:这个词不仅指的是对于词汇、句式等语言元素进行细致分析与修改,还常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的文字修饰而不顾内容实质的人。有时也用作自我提醒,强调写作或表达时应该追求精确,但不宜过分拘泥于细节。

造句

  1. 小说家在创作中往往需要咬文嚼字,仔细斟酌每一个词和句的使用,以确保作品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2. 老师告诫学生不要做那种只关心分数、不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咬文嚼字的态度。
  3. 他在修改文章时总是咬文嚼字,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这使得他完成的作品非常严谨且完美。
  4.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并没有因为作者过于咬文嚼字而显得生硬造作。
  5. 咬文嚼字虽然能提升文字质量,但有时也会让文章变得过于繁琐和晦涩难懂。

分词解释

yǎo

1 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啮。~噬。~紧牙关。2 钳子等夹住或螺丝齿轮等卡住:~合。~住扣。3 喻话说定了不再改变,亦指受责难或审讯时拉扯不相关的人:一口~定。乱~好人。4 狗叫:鸡叫狗~。5 正确地读字音,亦指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字儿。~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6 追赶进逼:双方比分~得很紧。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3 书法的作品:~画。~幅。4 字的音:~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6 合同,契约:~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8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