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拼音、解释、组词

哈尼族的简介:

hā/hǎ/hà ní zú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 AI解释

《哈尼族》是中华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关于其详细解释如下:

详细解释:

  1. 人口规模与分布: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及东南部、四川省西南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2. 文化特色

  3.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哈尼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部分。
  4. 他们有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梯田农业系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该系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体现了哈尼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和创造力。

  5. 宗教信仰:主要信仰原始多神教,同时也会结合当地佛教或道教的一些习俗。他们对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认为山、水、林木等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6. 生活习惯

  7. 哈尼族的传统居住地多为山坡地带的梯田区。
  8. 他们的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食,并辅以各种蔬菜和肉类。

  9. 节日习俗:哈尼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十月年”(即春节期间),这个节日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好时机。此外还有“绕三灵”等节庆活动。


以下是使用《哈尼族》一词的五个造句:

  1. 历史背景:在云南哀牢山区的古道上,流传着哈尼族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2. 文化传承:每到“十月年”,居住在哀牢山中的哈尼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共同庆祝丰收和祭拜祖先。
  3. 生活方式:哈尼族的梯田农业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4. 语言艺术:虽然大多数哈尼族人使用汉语交流,但他们的传统音乐和诗歌中仍然保留着许多用本民族语言创作的作品。
  5. 国际认可:2013年6月,“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属于哈尼族人民,也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分词解释

hā,hǎ,hà

1 张口呼气:~欠。~一口气。2 象声词,形容笑声:~~大笑。打~~(开玩笑)。3 伛,弯:~腰(稍微弯腰)。

1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姑。~庵。削发为~。2 古同“昵”,相近,亲近。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