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磙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碾磙子的简介:
niǎn gǔn zǐ
1.碾盘上的圆柱形石磙,用以轧碎粮食或去掉它的皮。又称碾砣。
1.碾盘上的圆柱形石磙,用以轧碎粮食或去掉它的皮。又称碾砣。
- AI解释
《碾磙子》的详细解释
碾磙子(niǎn gǎn zǐ)
-
定义: 碾磙子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工具,主要用于谷物、粮食等的脱壳或碾压。它通常由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形状为圆柱形,中间有一个小孔或者把手,便于人手转动。
-
使用方法: 通过将谷物放在碾磙子上,并用脚踏动或人力推动碾磙子在上面滚动,从而实现粮食的脱壳或者压碎。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碾磙子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加工需求。
-
历史背景: 碾磙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现代机械的发展,它逐渐被电动或更高效的机械设备所取代,但在某些地区仍保留着传统。
-
文化意义: 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传统工具,碾磙子常常与农民的生活、农耕文化以及地方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
造句
- 爷爷家院里的那根老碾磙子见证了我们祖祖辈辈用汗水换取丰收的日子。
- 夏日午后的院子里,几位老人正围着那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碾磙子说笑。
- 在这个小镇上,每逢丰收时节,农民们就会聚在一起,使用传统的碾磙子来庆祝他们的成果。
- 那些久经风霜的碾磙子上的花纹记录了祖辈们的辛勤耕耘和智慧结晶。
-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田间劳作时,我最期待的就是能够用那小小的脚丫去踩动那沉重却充满力量感的碾磙子。
分词解释
碾
niǎn
1 把东西轧碎或压平的器具:~子。石~。汽~。2 轧:~米。~坊(亦作“碾房”)。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