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衙的拼音、解释、组词
百工衙的简介:
bǎi gōng yá
1.太平天国的手工业生产机构。金田起义后不久在军中设立﹐定都天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后﹐又加以扩充。设有典炮衙﹑典织衙﹑刷书衙等﹐因种类甚多﹐故统称"百工衙"。工匠的生活由"圣库"供给;各衙的领导官员由指挥﹑总制或监军担任。
1.太平天国的手工业生产机构。金田起义后不久在军中设立﹐定都天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后﹐又加以扩充。设有典炮衙﹑典织衙﹑刷书衙等﹐因种类甚多﹐故统称"百工衙"。工匠的生活由"圣库"供给;各衙的领导官员由指挥﹑总制或监军担任。
- AI解释
《百工衙》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得并不频繁,但从字面意思来推测,“百工”是指各种手工艺人或工匠,“衙”则指官署或办公场所。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专门管理工匠和手工业的官府机构。
详细解释
- 百工:泛指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工匠。
- 衙:古代官署的通称,类似于现代的办公室或部门。
综上,“百工衙”可能是指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种工匠和手工艺生产的专业衙门或者机构。它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了各种制造业和手工业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造句
- 在那个时代,百工衙的官员们需要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按照严格的规范来完成。
- 古代的工匠们常常会在百工衙报到,以接受官方的质量检查和考核。
- 百工衙不仅负责管理各种手工艺品生产,还监督市场上的交易活动,维护公平公正。
- 一些特别重要的工程项目需要经过百工衙的审批才能进行。
- 每逢重大庆典,百工衙会组织工匠们制作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以示庆祝。
请注意,由于“百工衙”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或专有名词,在实际史料中可能没有明确记载。以上解释是基于词语字面意思的一种推测,并未找到具体的历史文献依据。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古代官制史或者相关历史资料。
分词解释
百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工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衙
yá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