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蛮的拼音、解释、组词
触蛮的简介:
chù mán
1.《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
1.《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细微私利而兴师动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庄子则阳篇中所假设的两个小国。比喻细微的地方。参见「蛮触相争」条。清.程先贞〈还山春事〉诗三○首之七:「触蛮俄诧三军勇,雉犊频惊一注孤。」
《触蛮》是出自中国古代寓言集《庄子·外篇》,讲述了两个相邻的小国因边界划分问题而产生争执,最终小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成语“触蛮之狱”或直接引用“触蛮”常用来形容因小事引发的无谓纷争、争吵不休的情况。
详细解释
- 出处:《庄子·外篇》。
- 寓意:“触蛮”一词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反映了古代人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引起的争端。这个故事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人们过分计较小事的行为。
- 成语用法:
- 用来比喻为了一些不值得争论的小事而争吵、打斗或争论不休。
- 强调的是在处理事务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无谓的冲突。
造句
- 这种小事真的值得你们两个人闹得鸡犬不宁吗?真是触蛮之狱啊!
- 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你们俩也太过火了。
- 在讨论问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因为一些细节上的分歧而引发无谓的争论,避免触蛮之狱的发生。
- 这些同事间的小矛盾本来就可以通过友好沟通解决,但大家都太较真,结果闹得鸡飞狗跳,真是个典型的触蛮事件。
- 老师提醒大家,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冲突,那不就和古代的“触蛮之狱”一样了,何必呢?
这些造句不仅体现了成语的意思,还强调了避免无谓争吵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