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生死,理有存亡的拼音、解释、组词

物有生死,理有存亡的简介:

wù yǒu shēng sǐ,lǐ yǒu cún wáng
物:万物;理:事物的规律。万物都是有生也有死,有其规律也有它的存在或消亡。指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发展变化着的。

  • AI解释

这句话“物有生死,理有存亡”出自中国古代思想家,它反映了事物和道理在世间都会经历生与死、存在与消亡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或原则。

详细解释

  • 物有生死:这里的“物”,指的是一切具体的存在如生命体(动植物等)、无生命的物质实体(建筑、器皿等)。它们都有生和死两个阶段。
  • 理有存亡:“理”指的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规律。即使有些具体的形态或个体可能消逝,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或原则却可以存在于更广泛的时间空间之中。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从动态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的变化,并且认识到一些普遍的真理和法则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造句

  1. 虽然人类历史上的王朝兴衰轮替,但“物有生死,理有存亡”这一道理始终未变。
  2. 就像自然界中的物种会有生灭一样,每一个企业也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在市场中“物有生死,理有存亡”的规律同样适用。
  3. 个人生命短暂如朝露,而宇宙法则永恒如星辰。这便是“物有生死,理有存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物有生死,理有存亡”的道理引导着我们去理解和接受事物的自然更替与演变。
  5. 无论是科技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印证了“物有生死,理有存亡”的真理。

分词解释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yǒu,yòu

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cún

1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在。~亡。生~。2 保留,留下:保~。留~。~照。~疑。去伪~真。3 寄放:寄~。4 停聚:~水。5 怀有,怀着:~心。不~任何奢望。

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