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秦末农民战争的简介:
qín mò nóng mín zhàn zhēng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政府征发贫民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卒九百人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大雨阻道,不能按期到达。秦法误期者斩首,陈胜、吴广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率众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攻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起义军主力向关中进攻,遭到失败。不久,陈胜被叛徒杀害。此后,项羽、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师攻占咸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政府征发贫民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卒九百人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大雨阻道,不能按期到达。秦法误期者斩首,陈胜、吴广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率众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攻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起义军主力向关中进攻,遭到失败。不久,陈胜被叛徒杀害。此后,项羽、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师攻占咸阳
- AI解释
《秦末农民战争》
详细解释: 《秦末农民战争》,亦称“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209年,起因是秦朝的苛政和暴政让人民无法忍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极端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严酷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刑法,以求维护其统治地位。然而,在长期高压之下,人民反抗的情绪不断积累。
公元前209年七月,农民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时,因遇大雨无法按期到达而逃亡。他们发动了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号召天下民众起来推翻暴秦统治。
这场起义迅速席卷关中地区,并且影响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和士卒。尽管最终在秦国的镇压下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极大地削弱了秦朝的实力,为后来项羽、刘邦等人的反秦斗争奠定了基础。它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人民反抗不公、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一次重要尝试。
5个造句:
- 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社会矛盾激化和民众反抗意识的觉醒。
- 在大泽乡起义之前,陈胜吴广已经在民间积攒了大量支持者,为推翻暴政准备良久。
- 虽然《秦末农民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开启了新的篇章。
- 每当提起《秦末农民战争》,人们就会联想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响亮口号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
- 这次起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民众对不公统治的不满与抗争,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
分词解释
秦
qín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zhāo )~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2 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3 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末
mò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农
nóng
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业。~田。~产。~垦。~家。~忙。~民。~妇。~奴。2 种庄稼的人:贫~。菜~。谷贱伤~。3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