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违制的简介:

wéi zhì
1.违反制度。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违制”通常指的是违反了某种制度或规定。这里的“制”,主要指朝廷或组织所制定的规则、秩序或者礼法等。“违”,则是表示违反的意思。

详细解释:

  1. 含义:直接翻译就是“违背制度”,意味着行为或行动与既定规范不符,是对既定秩序或规定的不遵守。
  2. 适用场景: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在官方文书、历史文献中对违法行为的描述。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

造句:

  1.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如果大臣们违反了朝廷制定的各项礼仪制度,就会被指责为“违制”。
  2. 历史上记载某官员因贪污受贿而“违制”,最终受到严惩。
  3. 公司内部有一套明确的工作规范,任何员工若违背这些规定都会被视为“违制”行为。
  4. 为了维护学校的纪律秩序,学校明文规定学生不得在教室里吃零食。若有学生“违制”,将被警告或处罚。
  5. 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如果挖掘人员没有按照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考古规范操作,则这种行为可以被称为“违制”。

分词解释

wéi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2 不见面,离别:久~。3 邪恶,过失。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