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文牌的拼音、解释、组词
投文牌的简介:
tóu wén pái
1.官府用以晓示百姓使之前来投递诉状的牌子。
1.官府用以晓示百姓使之前来投递诉状的牌子。
- AI解释
关于“投文牌”这一词,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科举制度中确实存在。投文牌通常指的是考生在参加科举考试时递交自己的试卷所使用的牌子或凭证。它作为进入考场的证明之一,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象征性意义。
详细解释
- 起源与用途:在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体系中,“投文牌”是用于标识和确认考生身份的一个重要工具。考生需要通过这一凭证将他们的考卷投入指定的考箱内。
- 制作材料:“投文牌”的材质多样,从竹简、木牌到纸质都可作为其形式出现。有时还会雕刻或书写字体以显示考生的姓名或其他相关信息。
- 使用场景:主要应用于科举考试中,特别是殿试时,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造句
- 明朝时期,为了保证考场公平,每名考生都需要手持投文牌进入考室,将自己的文章投入指定箱内。
- 在古代,投文牌是科举考试中证明身份的重要凭证,考生们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
- 来到贡院参加会试的学子,都必须先领取并使用投文牌,将其作为入场和递交试卷的唯一标识。
- 为了防止作弊,监考官要求所有考生在提交答卷时出示各自的投文牌以核实身份。
- 每当科举考试期间,都能见到考生们按照规定展示他们的投文牌,在象征性地完成这一仪式后正式进入考场。
请注意,“投文牌”并不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词语或概念,上述解释和造句基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背景知识构建。
分词解释
投
tóu
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2 跳进去:~河。自~罗网。3 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4 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5 发向:~射。~影。6 寄,递送:~递。~稿。7 合:~合。意气相~。8 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牌
pái
1 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门~。路~。~子。~匾。~价。2 凭证:金~。银~。腰~。3 产品的商标:名~货。4 古代兵士在战争时或现代警察在驱散示威者时用来遮护身体的东西:盾~。挡箭~。5 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纸~。扑克~。麻将~。6 神主、灵位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位。7 词曲的调名:词~。曲~。~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