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末的拼音、解释、组词

抑末的简介:

yì mò
1.谓抑制商贾。 2.《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埽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言子夏弟子,但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后因以"抑末"指末事。

  • AI解释

抑末》这个词组在古代典籍中出现,通常指的是统治者或治理阶层对商业和其他非农业、非手工业活动采取抑制政策。这一策略在中国历史上多被采用,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社会经济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优先地位。

详细解释:

  • :意思是抑制、约束。
  • :在这里特指那些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无关的职业或行业,如商业、服务业等。它常被认为是社会结构中的次级组成部分,在古代尤其强调对“本”的重视,“本”是指根本性的、基础性的部分,即农业生产。

造句:

  1. 在历史上,许多朝代采取了抑末政策,以巩固农业社会的基础。
  2. 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推行了抑末政策,限制非农产业的发展。
  3. 隋唐时期,抑末政策使得商业活动相对受到控制,但并未完全禁止,体现出一种有节制的发展理念。
  4. 这种抑末思想在古代中国非常流行,并影响到了后世的政治经济决策中。
  5. 在实行抑末政策的背景下,手工业和农业依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抑末”概念的一些解释及其应用示例。需要注意的是,“抑末”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影响范围。

分词解释

1 压,压制:~制。~止。压~。~强扶弱。~扬(a.音调的高低起伏;b.沉浮;c.褒贬)。2 忧闷:~郁。~塞(sè)。3 文言连词(a.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如“~或”;b.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如“多则多矣,~君似鼠”)。4 文言发语词:“~齐人不盟,若之何”。5 古同“噫”,叹词。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