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牲的拼音、解释、组词
打牲的简介:
dǎ/dá shēng
1.清代对嫩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一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康熙中于其地设布特哈总管治理之,吉林有"打牲乌拉总管"。
1.清代对嫩江流域及大小兴安岭一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诸渔猎民族的总称。由满语"布特哈"(意为"虞猎")引申而来。康熙中于其地设布特哈总管治理之,吉林有"打牲乌拉总管"。
- AI解释
《打牲》,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打牲”一词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含义。它主要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某些特殊时期或地区的一种制度或者行为方式。
解释
“打”在这里是采集、捕获的意思;“牲”,通常指的是供祭祀、食用等用途的动物。因此,“打牲”原意是指对特定动植物资源进行采集或捕猎的行为,这在古代多用于指代清朝时期东北地区(包括现在的吉林、黑龙江等地)向朝廷进贡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一种特殊制度。
造句
- 清朝时期的“打牲乌拉”,就是专为皇家提供珍贵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地方。
- 历史书籍上记载,“打牲”不仅是采集行为,还涉及到了对这些动植物的科学管理与保护。
- 鸦片战争后,“打牲”的规模逐渐缩小,直到清朝末年,这一制度才最终消失。
- 在历史研究中,学者们通过对“打牲”相关文献的研究,揭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如今“打牲”被更多地用作一个历史文化词汇而非实际行为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打牲”这一概念与今天提倡的生态保护理念是相对立的。在现代语境中,任何自然资源的采集或捕猎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则。
分词解释
打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牲
shēng
1 家畜:~口。~灵。~畜。2 古代特指供宴飨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