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局体的简介:

jú tǐ/tī/bèn
1.格局体制。

  • AI解释

《局体》,在古代中国文学中特指一种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尤其是指明清时期的一种散文文体。它通常指的是那种结构严谨、注重逻辑推理,以及语言典雅、富有文采的文章样式。局体文章讲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常通过设问与解答的形式来展开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以下是五个使用“局体”这个词语的造句:

  1. 明朝时期,许多学者在撰写政论文时都会采用局体,以展现其深厚的学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2. 为了更好地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学风格,小李决定研究一些著名作家运用局体的文章。
  3. 老师要求学生模仿古代文人写作方式,用局体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小论文。
  4. 在一次古籍研讨会上,学者们就“如何在现代汉语中应用局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 小明对明清文学非常感兴趣,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作品,还尝试着以局体写作自己的文章。

请注意,“局体”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古代文学和历史研究领域,在现代中文里较少直接使用这个词。上述造句中“局体”一词被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文体风格或学术方法。

分词解释

1 部分:~部。~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3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4 棋盘:棋~。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大~。~面。~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骗~。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促。~限。10 人的器量:~量(liáng)。器~。~度(dù)。11 某些聚会:饭~。饮~。赌~。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