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简介:
xuá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AI解释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原文是“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重点并非直接引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但根据其核心精神可以推断此语意指学习应该像追赶一样急迫,生怕有所遗漏或失去。
详细解释
- 不及:这里指的是未达到、没有实现的目标。
- 犹恐失之:表示即使已经接近目标,仍害怕会失去。这句话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紧迫感和警觉性,因为知识是需要不断积累和巩固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造句
-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就像古人所说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 尽管我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我仍然觉得要加倍努力,以免有所遗漏或遗忘,真正做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对于那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的人来说,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能松懈,因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强调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 作为一名学生,我总是怀有这种紧迫感去学习新知识,害怕自己会错过任何重要的细节,这正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真实写照。
-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不被淘汰。
这句话强调了持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性,在任何领域都适用,鼓励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进取心。
分词解释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如
rú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及
jí
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犹
yóu
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3 〔~豫〕迟疑不决。4 〔~疑〕迟疑。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恐
kǒng
1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2 恫吓(hè):~吓(hè)。3 疑虑:~怕。~不能成功。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