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疾的拼音、解释、组词

心腹之疾的简介:

xīn fù zhī jí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心腹之患」。见「心腹之患」条。

2. 此处所列为「心腹之患」之典源,提供参考。 ◎1《左传.哀公十一年》吴1>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2>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3>。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4>吴也夫!」谏曰:「越5>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6>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齐,犹获石田7>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8>,吴其泯9>矣!」 〔注解〕 (1) 吴:春秋时吴国。周代太王长子泰伯受封于吴地,在今江苏省吴锡县。传至夫差,为越王句践所灭。 (2) 朝:古代见人皆称「朝」。多用于卑见尊、下见上。如臣下进见君长、晚辈问候长辈。诸侯相拜见亦称为「朝」。 (3) 馈赂:音ㄎㄨㄟˋ ㄌㄨˋ,赠送财物。 (4) 豢:音ㄏㄨㄢˋ,以利益引诱、收买他人。 (5) 越:春秋时越国。春秋时诸侯国,姒姓。建都于会稽。曾占有今江苏、浙江及山东的一部分,后灭于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种的田。比喻毫无用处的物品。 (8) 为沼:变成池沼,表示亡国。 (9) 泯:音ㄇ|ㄣˇ,消灭、灭亡。 ◎2《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乌,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1>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注解〕 (1) 禜:音ㄩㄥˋ,古代一种祭拜日月、星辰、山川、风雨等的祭祀,以求消灾。

3. 此处所列为「心腹之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心腹之患」原作「心腹之疾」、「腹心之疾」。《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要去攻伐齐国,越王句践率领部下前去朝见吴王,并赠送财物给吴王及大臣们,吴国大臣们都很高兴。只有伍子胥觉得不妙,他想:「这是越王句践在养肥吴国,让吴国安逸,失去警戒心,将来好灭了吴国啊!」于是便向吴王谏诤说:「大王去攻齐实在一点意义也没有,齐国只不过是一块没有用处的『石田』,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从我国,但实际上却图谋吞并吴国,您不及早灭了越国,以除后患,反而去攻打齐国,真是不智!」吴王夫差不听劝告,还命伍子胥自杀。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句践所灭。另外在《左传.哀公六年》又载,哀公六年时,天上有像红鸟的云,在太阳旁绕著飞行长达三天之久。楚昭王派人去问周太史,周太史说:「这是大王您身体健康即将受到危害的征兆,不过没有关系,只要经由祷告,就可以转移到令尹或司马身上。」楚昭王听了以后说:「除掉心腹的病痛,而转移到四肢上,那有什么好处?如果我没犯什么错,上天也不会要我早死;如果有错,就要受罚,又有谁能够改变的呢?」于是就没有去祭告了。后来「心腹之患」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致命的祸患或隐藏在内部的危害。出现「心腹之患」的书证如《后汉书.卷六六.陈王列传.陈蕃》:「今寇贼在外,四支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心腹之疾》的详细解释

释义:心腹之疾”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内心深处的严重问题或难以根治的顽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困扰某人或某个组织内部的根本性问题或者难以解决的难题。它强调的是问题的深刻性和持续性。

出处: 虽然“心腹之疾”作为一个整体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其组成部分“心腹”和“疾”各自都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心腹”常用来比喻亲近的人或核心部分;“疾”则是指疾病,用以比喻问题或困难。

近义词: 内心之患、根本之病、棘手难题

造句:

  1. 公司内部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了企业的“心腹之疾”,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 他深知自己的拖延症是“心腹之疾”,必须设法克服这个习惯,否则将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 长期积累下来的家庭矛盾成了两人感情中的“心腹之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4. 为了能够根治这个行业的“心腹之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这家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成本高企的“心腹之疾”,导致了利润下滑和市场竞争力减弱的问题。

分词解释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1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2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3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4 怀抱:“出入~我。”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2 一般的痛苦:~苦。3 疼痛:~首蹙额。4 恨:~恶如仇。5 同“ 嫉 ”,妒忌。6 弊病,缺点:“寡人有~”。7 快,迅速:~步。~走。~进。~驰。~足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