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的拼音、解释、组词
徙木的简介:
xǐ mù
1.《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
1.《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
- AI解释
《徙木》是出自中国历史的一个典故,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商鞅变法时所进行的一次重要措施。为了建立信用和推行新法令,商鞅采取了立木为信的方式。具体情节是这样的:在秦国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宣布如果有人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则可以得到赏金(有说是五十金)。起初大家都不相信,没有人去搬。直到商鞅加大承诺的奖赏金额后,终于有人尝试了。商鞅信守承诺,给予此人赏金。这个故事通过行动展示了诚信的力量,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造句
- 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践行诺言,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官员也需要像古代的商鞅一样,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 如果想推动一项政策或改革,首先要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感,可以采取类似“徙木”的方式来建立信用。
- 企业和个人在面对承诺时,应该学习《徙木》的精神,做到言出必行,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 教育孩子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时,父母可以通过讲述“徙木立信”的故事来教育他们,让他们理解诚信的价值。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