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的拼音、解释、组词
乡约的简介:
xiāng yuē/yāo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 2.明清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1.犹言乡规民约。适用于本乡本地的规约。 2.明清时乡中小吏。由县官任命,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同乡的人共同遵守的规约。《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 乡里中掌理公共事务的人。《老残游记》第四回:「派了八个人,东南西北,一面两匹马把住,不许一个人出去,将地保、乡约等人叫起。」
《乡约》这个词通常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指的是古代民间的一种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这种约定主要是为了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增进邻里间的互助和友谊而设立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乡约》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差异,但其核心理念往往都是关于倡导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详细解释
- 起源:《乡约》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发展至宋代,特别是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较为系统的规范。
-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诚实守信、和睦相处、勤奋生产、乐善好施等方面。它鼓励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共同维护村社的和谐与稳定。
- 实施方式:通常由有威望的老者或乡绅主导制定,并通过宣讲等方式向村民们普及。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设有奖惩机制来促进大家遵守。
造句
- 在古代乡村社会中,《乡约》是维持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 村里有一套完善的《乡约》,大家都自觉地遵守。
-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不少关于《乡约》的故事,虽然现在很少听到这个词,但它蕴含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 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可以借鉴古代《乡约》的理念来促进文明乡风。
- 通过《乡约》,村民们不仅学会了相互帮助,更加深了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以上句子旨在表达《乡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