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内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内的简介:
nán/nā nèi/nà
1.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大明宫(东内)之南,故名。 2.南宋皇帝居住的地方。 3.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1.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后为宫,位于大明宫(东内)之南,故名。 2.南宋皇帝居住的地方。 3.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在蓬莱宫之南,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故称为「南内」。《新唐书.卷七七.后妃传下.贞献萧太后传》:「帝每日问安及岁时庆谒,率繇复道至南内,群臣及命妇诣宫门候起居。」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南宋皇帝居住的殿宇。《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宫室》:「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南内。」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干淳奉亲》:「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南内排当。」
3. 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称为「南内」。乃英宗为上皇时所居。清.孔尚任《桃花扇》续四○出:「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
《南内》这个词语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指的是唐朝长安城的南宫。长安城在唐代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即为皇宫所在的地方,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而“南内”是指皇帝居住的宫殿之一,具体所指可能会因为朝代或皇帝的不同有所变化。
详细解释:
- 南内:一般特指唐代长安城南部的内廷,也就是皇宫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内”的具体名称和布局可能有所不同。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概念。
- 唐朝皇帝有时会在不同的宫殿进行日常活动或特定时期的居住,比如夏天常住在临潼华清宫等地。因此,在讨论“南内”时,也需考虑所处的具体历史背景。
造句:
- 《长恨歌》中描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里的“汉皇”居住的可能就是所谓的“南内”。
- 杜甫在诗歌《曲江二首·其一》中有言:“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此句虽未直接提到“南内”,但描述的场景可与之相关联。
-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提及:“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虽然这首诗更多是乡村生活场景,并不直接涉及“南内”,但在描述唐代田园风光和贵族生活的细节上可以间接体现皇家园林或“南内”的存在。
-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里的背景虽然主要设定在宫城之中,但也可将之理解为皇宫的整体布局,包括“南内”。
- 诗人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有:“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虽然该诗句主要描述的是外部景色和情感,但可以想象“南内”可能就位于这样的环境中。
以上句子主要是为了展示与“南内”有关联的历史背景或文化情境,并不是直接使用了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南内”的概念往往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或是与之相关的事件来间接体现。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