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儿贴妇的拼音、解释、组词

卖儿贴妇的简介:

mài ér tiē fù
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 AI解释

词语:卖儿贴妇

释义与背景

"卖儿贴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悲惨现象,通常出现在极度贫困、自然灾害或战乱时期。这个词组中的“卖儿”指的是将儿子出卖为奴或换取钱财以维持家庭生活;“贴妇”则是指将自己的妻子抵押给他人来获取粮食或其他必需品。这种行为反映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亲人和尊严来求生存。

详细解释

  1. 社会背景与原因: 主要出现在古代中国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比如,宋朝的《陈州放粮》故事中就有提到类似的情景。
  2. 家庭无奈的选择: 当一个家庭陷入极度贫困时,父母可能会为了生存而选择将孩子出卖或抵押出去,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食物、衣物等。
  3. 社会影响与道德问题: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救济制度的关注以及对个人道德底线的探讨。

造句

  1. 那个时代贫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儿女,这真是一段悲惨的历史。
  2. 卖儿贴妇的故事让后人深刻反思古代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3. 在战乱频发的时代,很多家庭被迫走上卖儿贴妇的道路以求活命。
  4. 古代农民在遭遇饥荒时往往无奈地选择了卖儿贴妇以换取生存必需品。
  5. 为了维持生计,那个年代的百姓不得不卖儿贴妇,这段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分词解释

mài

1 拿东西换钱,与“买”相对:~菜。~身。买~。~方。~狗皮膏药(喻说得好听,实际上是骗人)。2 叛卖,出卖国家、民族或别人的利益:~友,~国求荣。~身投靠。3 尽量使出力气:~力。~命。~劲儿。4 显示自己,表现自己:~弄。~乖。倚老~老。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

tiē

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 帖 ”。7 量词,用于膏药。

1 已婚的女子:~人。少(shào )~。2 妻,与“夫”相对:夫~。3 儿媳:~姑(婆媳)。媳~。4 泛指女性:~女。~孺(妇女儿童)。~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