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公台的简介:
wú gōng tái/tāi
1.古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
1.古台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
- AI解释
《吴公台》,这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这里原是南朝梁武帝的弟弟临川王萧宏(字景宗)为追念其兄,同时也是为了缅怀三国时期东吴孙权而修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吴公堂。
吴公台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迹,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吴公台”常常被用来象征英雄主义与忠诚精神的结合体,以及对于往昔辉煌历史的追忆和怀念。
以下是五个使用“吴公台”的造句例子:
- 在南京旅游时,我们特意去参观了吴公台,那里的历史氛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 每当吟诵起杜牧的《题乌江亭》,我就会联想到那座巍峨矗立于金陵城郊的吴公台。
- 南京人说:“六朝烟水”是南京古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吴公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
- 与朋友相聚时,我们聊起了古代英雄的故事,并提到了东吴孙权及临川王萧宏的传说,最后还特别提到要去看一看当地的吴公台。
- 每当夜幕降临,古老的吴公台上便会亮起灯光,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讲述着它那千年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吴公台”的解释和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吴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