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则的拼音、解释、组词

作则的简介:

zuò zé
1.《礼记.哀公问》:"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郑玄注:"君之行虽过,民犹以为法。"本谓统治者的言行为百姓所效法。后指做榜样。

  • AI解释

作则》这个词通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它主要指的是能够作为典范、榜样来效仿的行为准则或是人物。"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树立、成为的意思;"则"意味着规则或法则。

详细解释:

  • 作则:是指那些具有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人物或者例子,它们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 例句:如“孔子之于礼乐,可称为作则之人。”这句话意指孔子在礼仪、音乐方面的完美表现是后人应当效仿的标准。

造句:

  1. 在教育领域,老师的言行举止往往成为学生们的作则
  2. 古代贤士的高尚品德和行为规范成为了后人的作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进步。
  3. 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烈,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则赢得了公众的好评。
  4.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成为他人的作则,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影响周围的人。
  5. 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团队的作则,让大家在挑战面前更加团结。

分词解释

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