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元居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体元居正的简介:
tǐ/tī/bèn yuán jú zhèng
1.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颖达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
1.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晋杜预注:"隐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孔颖达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
- AI解释
词语“体元居正”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或惯用语,从字面来看,“体”可以理解为体验、体会;“元”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根本;“居”有居住、处于某种状态之意;“正”则常用来指正面的、正当的。综合起来看,“体元居正”似乎强调的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维持或达到一种正确的状态或者行为。
但是,在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指的是保持正确态度、坚守正道等含义。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去理解,可以将“体元居正”解释为:深刻理解并遵循事物的根本原则,从而保持言行举止的正当性与正确性。
下面是几个使用“体元居正”的造句示例:
- 作为医生,他始终认为体元居正是治病救人的根本原则。
-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体元居正,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 她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体元居正,不要被社会的浮躁风气所左右。
- 只有深刻理解并实践体元居正的理念,我们的国家才能更稳定地发展。
-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经常强调自己的团队要时刻保持体元居正的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体元居正”并不是一个传统或被广泛认可的成语或固定搭配。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的一种推测性解释。如果在实际使用中遇到此词,建议查询权威辞书以确认其确切含义。
分词解释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元
yuán
1 头、首、始、大:~凶。~首。~旦。~年。~勋。~帅。状~(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单~。~件。~气(精气,根本)。~素。~音。3 同“圆”。4 未知数:一~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代。~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居
jū
1 住:~住。~民。同~。隐~。~处(chǔ)(①住所;②指生活处境)。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奇货可~(①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②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6 停留:~守。7 平时:平~。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