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伪谤真的拼音、解释、组词

以伪谤真的简介:

yǐ wěi bàng zhēn
用假的去冒充真的,致使人分辨不清。

  • AI解释

词语“以伪谤真”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意指用虚假的事实或信息去诽谤、诋毁真实的情况。这里的“伪”指的是虚假的事物或说法,“谤”是毁谤、攻击的意思,“真”则是真实可信的内容。

解释:

  • 语源与出处:“以伪谤真”的表达方式比较少见,但它隐含了一个更常见的成语——“以假乱真”,即用虚假的来冒充真实的。这个词语通过否定的方式强化了人们对于信息准确性的重视。
  • 含义解读: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在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必须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人为夸大、篡改或虚构而导致误导公众的行为。

造句:

  1.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应当警惕那些以伪谤真的人,以免被虚假的信息所蒙蔽。
  2. 这份报告明显是以伪谤真的行为,因为它把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试图影响政府决策。
  3. 公正的媒体应该坚守职业道德,防止任何形式的以伪谤真,保障公众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4. 教育工作者更应注重事实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培养,避免让下一代成为容易被以伪谤真的谎言所蒙骗的人。
  5. 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任何企图通过虚假数据来混淆视听、以伪谤真以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

这些句子旨在说明“以伪谤真”这个成语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警示作用。

分词解释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

wěi

1 假,不真实:~造。~装。~劣。~证。~善。虚~。去~存真。2 不合法的:~政府。~军。

bàng

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2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zhēn

1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2 确实,的确:~好。~正。~切。3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4 本性,本原:纯~。天~。5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6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