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行的拼音、解释、组词

治行的简介:

zhì xíng/háng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 2.施政的措施。 3.整理行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整理行装。《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宋.秦醇〈谭意哥传〉:「张调官,复来见。意乃治行,饯之郊外。」

2. 施政的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汉书.卷七四.魏相传》:「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

《治行》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词汇组合,它由“治”和“行”两个词组成。根据上下文分析,“治”通常指治理、管理或整顿,而“行”指的是行动、行为或是流派、学说等。“治行”一词可能有几种解释,但最常见的意思是指在治理国家或社会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措施或者政策。

详细解释

  1. 治国之政:指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
  2. 政务施行:强调行政方面的事务执行情况。
  3. 施政之道:指执政者的治国理念和方法。

在古代文献中,“治行”往往用于讨论政治家或管理者如何通过具体行为来实现理想的社会状态,即以实际行动改善社会状况。

造句

  1. 古代的君王们深知治行的重要性,他们常常亲自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2.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这是对治行的一种积极回应。
  3. 在这次扶贫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捐钱捐物,还采取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家庭,真正体现了良好的治行精神。
  4.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规划部门推出了多项治理措施,这些政策和行动都属于广义上的治行范畴。
  5. 管理者要想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除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注重治行的实践与创新。

请注意,《治行》这个词汇组合并不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词组,在正式文本或现代语言使用中较少见到这样的搭配。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词语可能含义的理解进行推测而来的。

分词解释

zhì

1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2 整理:~河。~水。3 惩办:~罪。处(chǔ)~。4 医疗:~病。~疗。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6 从事研究:~学。~史。7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9 姓。

háng,xíng

1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5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6 行业:同~。各~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